主题: 师恩如山重,学海忆点滴

  • 南钟骄
楼主回复
  • 阅读:718
  • 回复:0
  • 发表于:2023/9/12 21:50:16
  • 来自:江苏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师恩如海,学涯点滴
     1955年秋初到1958年盛夏,我 在高淳县中初中部度过难忘的求学时光。值此母校百岁华诞之际,深情回忆起人生珍贵的三春岁月里受到阳光雨露的沐浴培育的点点滴滴,以衰老笨拙之笔  记于网络,并借此向母校及恩师们深深鞠躬,送上我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恩师难忘,受益终生
    1- 欧阳先生
数学老师兼初一班主任,很年轻,和蔼可亲,对学生循循善诱,热情耐心,让我懂得了自然数正负数一元二次解方程等数理概念及解题方法。(我到本部后据说他就回丹阳任教,此后七十载没联系过)。

2-邢寿松先生
生物老师兼初二班主任:
本地圩区薛城人。老县中留用教师。家庭负担很重。是他教我认识了什么是生物及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科学基础知识。
   他爱生如子,听到我家境贫寒膳费断供,即给我申请到每月两元的丙等助学金(月膳费4—5元),得以熬过无钱打饭准备退学的艰难时光。(先生已故多年)

3-傅恕直先生
(已故)音乐老师和语音老师(当年语文分语音和文学两门)

“马在叫,风在吼”的《黄河大合唱》傅先生高亢激昂恰似马叫的歌声,令全班学生击掌叫好。傅先生普通话标准,专业水平很高,让我钦佩不已。他推荐我参加学校合唱队(有傅先生和汪浩奎先生指导)及各种演出;我曾以一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获得初中组第一名。(他十年浩劫未能幸免,平反后得以重返讲台,孑然一生,终身未婚。据校友湖那边先生的《永远的先生》,记述他在退休前夕返回故乡东北后不久溘然长逝。

     4-张保民先生(已仙逝)
     初三语文老师兼斑主任,镇江人,仁慈宽厚,课堂教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中考前曾关心地问我为何不填报高中,我以没钱吃饭饿怕了婉言谢绝了。
  
     县中优秀的先生较多,由于时隔久远,本文先记以上几位吧。
   
    二,  寝宿 陈旧,乐住无怨
      全体寄宿生住于学校最北部的小四合院低矮的平房,远离教学区。室内六张高低床,12人一室,狭窄拥挤,且蚊虫鼠神出鬼没。离公开厕所很远,夜里几个宿舍门口放一只粪桶供小便,早上由学生轮流抬倒于公用厕所。(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个孩子考上县中高中部后也住这里)
      尽管住宿条件不算好,但学子们不畏艰苦,无怨无悔,勤奋求学,苦中有乐。

     三, 膳食 :难忘动人的开动令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位于高高在上的理化实验室大楼之后的大餐厅兼大会堂。每日三餐,早晩稀,中午干,偶有红烧鱼块猪肉片,平常有荤有素。先是八人一桌,每桌派人到食堂门口搬来饭菜,但必须等值班老师吹了开吃的哨子才准吃。早饭时分,大会堂兼大食堂的偌大餐厅内,几十桌数百名饥肠辘辘的学子一听哨声,就迫不及待地喝上了,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喝粥声浪,令人忍俊不禁,相视而笑(不久改为排队凭票买饭菜)。

      宫墙万仞今何在,(附1)
     小溪百荷犹闻香。(附2)
     莘莘学子才辈出,
     琅琅书声传三江。
     如今喜迁新校区,
     一届更比一届强。
附注1      此墙在校门对面泮池园之北。已拆除多年。
     附注2  院墙之东有条小河常流不断,荷莲飘香,夏日我们经常在此洗脸洗澡洗衣裳。
 (写在高淳县中百年校庆之际献给母校百年校庆)
(由于往日条件有限,难以寻照合适的照片。见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